周末看了《摔跤吧,爸爸》,也是第一次独自电影院看电影,试写一篇影评纪念下。
注意:严重剧透预警。
主角爸爸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,一心想着为国家赢取一枚金牌。可自己没能实现梦想,把梦想转移给了自己还未出世的孩子。可事与愿违,想要男孩的主角爸爸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,第四个还是女孩。主角爸爸近乎要放弃为国争取金牌的梦想时,却意外看的了大女儿、二女儿身上的摔跤天赋。
主角妈妈在得知主角爸爸准备将女儿们训练为拳击手时,道出了 “你不能将你的梦想施加在女儿们身上”,主角爸爸沉思片刻 “给我一年时间,其间你不要插手,如果没成功,我将有永远放弃我的梦想”。在主角爸爸说出这句话之前,我是反对父母将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去实现的,也更没有去争取过孩子们的想法,现实中这样做的父母我是常为 Loser. 但是主角爸爸的回答让我看到的不是一个:被自己个人梦想冲昏头,用孩子的全部去成就自己的父亲。主角爸爸是讲道理的,一年后如果失败也会甘愿放弃。坚持与固执的区别也许就在此。
主角爸爸变身为女儿们的魔鬼摔跤教练,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训练,跑步时衣服不合适换男生衣服,找侄子当陪练,没有力量加餐牛奶、鸡肉,长头发难清理剪成了寸头。受苦中的女儿们找妈妈求情,主角妈妈遵守承诺,不干预主角爸爸的训练。这里真的要给主角妈妈点赞,后面女儿们的成功,女儿们、主角爸爸的努力在明面放着,而主角妈妈的守诺不干预,对主角爸爸的信赖,是同样的伟大。不然那柔弱的耳边风不知乱了多少坚定的意志。
训练太辛苦的女儿们采用消极怠工对抗主角爸爸。破坏闹钟、破坏场地、假摔示弱。而旷工一天参加好友的婚礼现场被主角爸爸收拾。在与好友诉苦时,才发现了:对比其他女孩一望到底的家庭妇女人生,主角爸爸的狠心是那样让人羡慕。
观念改变的女儿们开始主动训练。大女儿首次参赛就初露锋芒,差一点将男孩对手打败。逐渐成长的大女儿愈战愈勇的直到赢得全国冠军。全国冠军都会进入国家体育学校学习,大女儿也要离开主角爸爸接受新教练的训练,备战世界大赛。从小镇走出来的大女儿,没了主角爸爸的严格管束,开始着迷于这外面多彩的世界。吃油炸食品、留起头发、逛街、电影院。假期回家的大女儿用自己新学的技巧击败了主角爸爸,更是产生自我膨胀,对主角爸爸传统技术技巧的不屑与不信任。
国际大赛上大女儿频频失利,无能教练将此归为命运。与此同时坚信主角爸爸训练方式的二儿女也获得全国冠军,进入国家队。在二儿女和主角妈妈的劝解下,一通电话化解了大女儿和主角爸爸的隔阂。主角爸爸亲自来到体育学校,为大女儿备战下次的国际大赛。
主角爸爸在仔细研究大女儿对手后,制定了针对性的战术帮助大女儿杀入决赛。无能教练为了不让主角爸爸抢了自己的功劳,在决赛开始前将主角爸爸骗入小黑屋,无法让主角爸爸指导大女儿比赛。决赛第二局大女儿没能把握赛点,让对手追平。主角爸爸继续被困,只能默默祈祷。决赛最后一局,大女儿大比分落后,最后 10 秒大女儿脑海闪现着主角爸爸的叮咛,一击 5 分绝杀翻盘,赢得世界冠军。冠军的国歌声奏起,小黑屋中的主角爸爸也被路人解救,冲入赛场的主角爸爸与大女儿四目相对,此时这已经不是大女儿或主角爸爸哪一个人的冠军,而是所有正在与命运抗战者的胜利。
主角爸爸:“你是我的骄傲”
电影的专业手法和技术自己不懂,但是自己有个感觉:影片后期有大量的摔跤比赛,时不时有种看奥运赛的感觉,但是自己并没有感到乏味。电影故事情节很寻常,但是娓娓道来,很多细节小事让节奏不拖沓。故事人物有主角爸爸的理性和坚持、主角妈妈的守诺不干预、女儿们自我的成长、侄子的酱油加醋、无能教练损人为己
电影给我也留下了几个现实问题:
- 父母的认识经验一定比子女高的多,主角爸爸在看到女儿们的摔跤天赋时,狠心训练与女儿本身的意愿如何选择?
- 父母逐渐变老,他们真的跟不上我们了吗?
- 如何辨别无能教练的瞎指挥?
– EOF –